检测鉴定
安全性鉴定分级标准:
层次 | 对象 | 等级 | 分级标准 | 处理要求 |
一 | 主要承重构件 | au | 安全性符合au级的要求,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| 不必采取措施 |
bu | 安全性略低于au级的要求,尚不显著影响承载能力 | 可不采取措施 |
cu | 安全性不符合au级的要求,显著影响承载能力 | 应采取措施 |
du | 安全性极不符合au级的要求,已严重影响承载能力 | 必须及时或立即 采取措施 |
二 | 地基基础 | Au级 | 不均匀沉降小于现行国家规范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》规定的允许沉降差;或建筑物无沉降裂缝、变形或位移 | 可能有个别次要构件应采取措施 |
Bu级 | 不均匀沉降大于现行国家标准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》规定的允许沉降差,且连续两个月地基沉降速度小于每月2mm;或建筑物上部结构砌体部分虽有轻微裂缝,但无发展迹象。 | 可能有极少数构件 应采取措施 |
Cu级 | 不均匀沉降大于现行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》规定的允许沉降差,或连续两个月地基沉降速度大于每月2mm;或建筑物上部结构砌体部分出现宽度大于5mm的沉降裂缝,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部位可出现宽度大于1mm的沉降裂缝,且沉降裂缝短期内无终止趋势 | 应采取措施,且可能有极少数构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 |
Du级 | 不均匀沉降大于现行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》规定的允许沉降差,或连续两个月地基沉降速度大于每月2mm,且有变快趋势;或建筑物上部结构的沉降裂缝发展明显,砌体的裂缝宽度大于10mm;预制构件之间的连接部位的裂缝宽度大于3mm;现浇结构个别部位也开始出现沉降裂缝。 | 必须立即采取措施 |
三 | 上部承重结构 | Au级 | 安全性符合AU级的要求,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力 | 可不采取措施 |
Bu级 | 安全性略低于AU级的要求,尚不显著影响承载能力 | 可能有个别 构件应采取措施 |
Cu级 | 安全性不符合AU级的要求,显著影响承载能力 | 应采取措施,且可能有个别构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 |
Du级 | 安全性极不符合AU级的要求,已严重影响承载能力 | 必须立即采取措施 |
四 | 鉴定单元 | Asu | 安全性符合Asu级的要求,不影响整体承载 | 可能有极少一般构件应采取措施 |
Bsu | 安全性略低于Asu级的要求,尚不显著影响整体承载 | 可能有极少数的构件应采取措施 |
Csu | 安全性不符合Asu级的要求,显著影响整体承载 | 应采取措施,且有可能有少数构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 |
Dsu | 安全性严重不符合标准对Asu级的要求,严重影响整体承载 | 必须立即采取措施 |
建筑结构检测鉴定是运用一定技术手段和方法,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、可靠性、耐久性等进行检查、测试与评定的工作。 检测内容:
- 外观缺陷:检查结构构件是否有裂缝、蜂窝、麻面、露筋等明显外观问题。
- 尺寸偏差:测量构件的实际尺寸,如梁、板、柱的截面尺寸、长度、高度等,对比设计值。
- 材料强度:用回弹法、超声回弹综合法测混凝土强度;用金相法、硬度法测钢材强度。
- 结构变形:测量建筑物的沉降、倾斜、挠度等,了解结构整体变形情况。
- 钢筋配置:检测钢筋的数量、直径、间距、保护层厚度等。
鉴定目的:
- 安全性鉴定:判断结构是否满足安全使用要求,如建筑遭遇地震、火灾等灾害后或使用年限较长时。
- 可靠性鉴定:评估结构在正常使用和正常维护下,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。
- 耐久性鉴定:预测结构在环境作用下,抵抗老化、腐蚀等破坏的能力。
鉴定流程:
- 前期调查:收集建筑设计图纸、施工资料、使用情况等相关信息。
- 制定方案:根据前期调查结果,确定检测项目、方法、范围和抽样数量。
- 现场检测:按照方案进行各项检测工作,做好数据记录。
- 数据分析:对检测数据进行整理、分析和计算,与相关标准对比。
- 鉴定评级:依据分析结果,对建筑结构的安全性、可靠性等进行评级。
- 报告编制:编写检测鉴定报告,给出结论和处理建议。
建筑结构检测鉴定对于保障建筑安全、合理使用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。